圖&文|卓峻澤
編|ensage
熱血出發,癡迷挑戰,歷經低潮,再次找回初心——你是不是對這些歷程感到熟悉?
其實你並不孤單,許多人也正走在這條路上,常常我們因看不清自己正在經歷的而困惑,透過他人的故事反而能找到答案。
本篇訪談由2024 雪巴運動大滿貫玩家「卓峻澤」帶來他的單車故事。

自我介紹
車齡:2021年11月~至今
出沒區域:清泉崗CCK繞圈、大肚山永春南路-華山路-龍新路
行業:自行車品牌業務
目前完成的路線:單車環島、東三塔、西雙塔、JE22 18000m Climb Challenge、雪巴大滿貫、茶路勇者、Pathfinder Series巔峰系列各路線…持續解鎖路線中


老爸與飆速宅男
2008 年爸爸趕上台灣的單車熱,開始騎車四處旅遊。年紀還小的我從那時開始,就在心中種下了「自行車代表自由,能用雙腳探索世界」的想法。
真正接觸自行車,則是因為看了《飆速宅男》還記得第一次騎著爸爸的小徑車,挑戰藍色公路時,得停下來休息好幾次,後來才在附近車店買了一輛GIANT TCR,至今仍記得騎回家時的純粹快樂,邊踩踏板邊哼著:「這才是我想要騎的車!」伴隨著亂吼亂叫與興奮,正式展開了我的騎車旅程。

家人從質疑到為我驕傲
其實爸爸一開始不太支持我騎車,覺得做事都三分鐘熱度,不需要買好車,所以公路車還是跟媽媽偷偷去買的。
不過後來發現我堅持騎車一陣子後,爸爸就變主動了,會問我要去哪裡,需不需要交通支援?現在到外縣市參加比賽或訓練,他都會載我去而且提供沿途補給。

記得有一次,跟家人聊到賽況和挫折,爸爸突然說了句「你也沒有輸他們很多,你在爬坡段很快。」 聽到個性內斂,不太擅表達情感的他這樣說,其實蠻欣慰的。
也常常在一旁聽到他跟同事、親戚鄰居分享我的騎乘事蹟或比賽名次,除了讓家人「感到驕傲」外,能有他們一起參與是最開心的事。
越來越重的路線口味
還記得剛入坑時,那位時常幫我規劃路線,安排速度與行程的朋友曾對我說:「你們的口味只會越來越重,越來越變態。」
個性會反映在所從事的事情上,與其說是挑戰困難「路線」,不如說是喜歡「設定 → 規劃 → 執行 → 完成」的這個過程。
從環島旅行,到報名一日雙塔、一日東三塔,再到近期的雪巴大滿貫運動賽事,每一次循環都為自己帶來下一次出發的動力,我想這也是許多熱愛耐力運動的人有的共同經驗吧!(多巴胺作祟,笑)




長距離騎乘 一日系列後的收穫
夥伴面,一路上與夥伴們朝同一個目標前進,而不是彼此競爭,那種感覺更自在。
個人成長面,相較於公路賽需要策略與團隊配合,長距離挑戰更注重在自我對話,只需專注自身狀態,在不斷挑戰中更了解自己。
要完成挑戰,你的生活必須得維持一定規律,把那件事情掛在心上,堅持訓練,不斷鑽研如何提升效率與表現。
在追求更好成績的過程中,一方面驅動自己,一方面也讓自己不斷反思跟受苦,這過程其實挺享受的(你說我們這群人是不是很M)

重新找回騎車初心
有段時間我一度不騎車了,可能是因為一日雙塔的後遺症(一日塔系列請慎入),對騎車失去了新鮮感,加上輪班工作影響,假日較少與車友騎乘,騎車逐漸被健身房取代,甚至開始以健美比賽為目標訓練。
直到有一年五月份,有個車衣品牌舉辦的爬升挑戰活動「JE22 18000m Climb Challenge」為了一件免費車衣,才又重新回到車上。
我在下班後自主安排大肚山的 3P(永春南路-華山路-龍新路) 騎乘,慢慢累積爬升,也找回騎車初心,有時也會自嘲,我就是那個靠換裝備找熱情的車友。


接著我又與夥伴們恢復以往不滿足的狀態,陸續規劃了一日雙塔 18HR 夕陽計畫、東三塔等目標,並在週末安排長距離騎乘,為挑戰準備體能。
也特別感謝一起參與雪巴大滿貫賽事的夥伴,哲哲與 Ricky,願意陪一起騎乘、訓練在坡頂等我,沒有這群瘋狂的車友,就不會有這些挑戰回憶。

今年的騎乘目標?
希望在西進武嶺突破成績,並在長距離挑戰與短距離公路賽都有進步。
Pathfinder Series的完成計畫
順其自然,沒有特別設立目標,如果週末的 Long Ride 有機會就去挑戰,目標是完成今年度所有路線!
目前最想完成的是 原鄉五山,除了崎嶇路況與高難度路線,酷熱氣候也是一大挑戰,我相信,這條路線完成的人數應該是最少的,因此若時間與狀態允許,希望能有機會完成。


認識Pathfinder Series

給想挑戰長距離的車友一句話
「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,而是堅持才能看見希望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