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台灣沒有規劃機慢車道的道路,不只有山區道路,像是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這條被設定為「單車環島1號線」的公路,有許多路段也未設有機慢車道,部分隧道也沒有更是可怕,每次都是很緊繃的通過,騎在路邊的我們既邊緣又危險。
但路就是這樣,如果我們依然喜歡上路,該如何主動降低危險狀況?這篇文章分享幾個觀念給車友們
主動地保持警覺
避免配戴耳機
尤其入耳式,保持視覺與聽覺敏銳度,先用聲音快速判定後方來車速度、車型,如果警覺危險,當下道路有路肩或避車區,就先減速或停等(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空間,絕對不要直接在路上停下來)等待車輛通過後再繼續騎,尤其是在山路上,速度不夠快的你,這個做法也可以讓自己壓力不要這麼大。
使用手勢和語言
提前使用手勢或言語”主動“告知同伴或其他駕駛者你的意圖,比如請求減速、禮讓、自己準備轉彎或減速,像是e編在路段較小的山路彎道上,如果後方有汽車要超車,e編也會主動幫他看對向有沒有車,提醒他適不適合超車,保護他也保護自己,重點就是要主動提醒,不要被動等待覺得對方會讓、也不要用眼神交流!!眼神最容易出事。
騎乘位置與方式
不需要太邊緣
在單線道上,不需要把自己逼到絕境,騎得太靠邊,一方面路邊容易因為青苔樹葉打滑,雜質也多容易爆胎,一方面也讓汽車駕駛更不容易看到你,或是覺得可以跟你擦肩而過,對方帶著不確定,自然會慢下來等你(被按喇叭提醒,總比被撞到好)
盲彎騎法
進入彎道前變換位置,尤其是盲彎,可以稍微向道路中央移動,讓後方車輛在出彎後,更早地注意到你,待進入彎道後再回到右側,確保安全,不然有的壓車出彎根本來不及反應。
速度控制
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,都要避免突然急煞或停車,不然後方車輛會來不及反應,在進入盲彎前稍微減速,這是為了對向如果有吃線車輛,可以讓自己即時反應。
裝備建議
安裝前後車燈,培養開啟日行燈的習慣,凸顯自己的位置,亦可考慮加裝雷達攝影尾燈(閃燈警示與提供事發後參考)。
以上分享,特別適用在只有單線道,且未畫白線,或是白線邊緣到不行的道路,當然也希望所有用路人都可以互相留意提醒,畢竟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!
發佈留言